区块链网站|NFTS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趋势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趋势

广告位

区块链技术未来走向

一、发展趋势分析

01区块链行业应用加速,从数字货币向非金融领域渗透扩散。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加速了从数字货币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与各行各业的创新融合在一起。我们认为,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由两大阵营驱动。

一方面,IT阵营从信息共享入手,以低成本建立信用为重点,逐步覆盖数字资产等领域。

另一方面,加密货币阵营从货币开始,逐渐向资产端管理和存管领域推进,并扩展到征信和一般信息共享应用。

企业应用是区块链的主战场,联盟链/私有链将成为主流方向。

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集中在数字货币领域,属于虚拟经济。

我们相信,在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将成为现实,更多的传统企业将使用区块链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协作效率,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这将是未来区块链应用的主战场。

与公链不同,在企业应用中,大家更关注区块链的可控性、法规遵从性、性能、安全性等因素。因此,我们认为联盟链和私有链这种强管理的区块链部署模式更适合企业在应用落地中使用,是企业级应用的主流技术方向。

03多元化技术方案的应用将不断优化区块链性能。

未来,区块链应用将从单一向多方向发展。

账单、支付、保险、供应链等不同的应用在实时性、高并发性、延迟、吞吐量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化。这将催生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还远未定型,未来还会继续发展。在共识算法、服务细分、处理方式、组织形式等技术环节都有提升效率的空间。

04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越来越紧密,BaaS有望成为公共可信基础设施。

云计算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区块链和云的结合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区块链和云的结合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区块链在云端,另一个是区块链在云端。

后者,即BaaS,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是指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用户提供区块链即服务。

未来,云服务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到云计算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提供BaaS功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应用区块链的部署成本,降低创新创业的初始门槛。

05区块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保护需要技术和管理的统筹考虑。

从数学原理上讲,区块链系统近乎完美,具有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加密可靠、防DDoS攻击等优点。

但从工程角度来看,其安全性仍然受到基础设施、系统设计、运营管理、隐私保护、技术更新迭代等多方面的制约。

今后要从技术和管理的大局考虑,加强基础研究和整体防护,确保应用安全。

06区块链跨链需求不断增加,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凸显。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深入,支付结算、物流追溯、医疗记录、身份验证等领域的企业或行业都将建立自己的区块链系统。

我们相信,这些众多区块链系统之间的跨链合作和互操作性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可以说,跨链技术是区块链实现价值互联网的关键,区块链的互联互通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07区块链竞争日趋激烈,专利竞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08区块链投资持续火热,代币众筹模式累积风险值得关注。

区块链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未来投资将延续2014-2016年的上升趋势。

与科技领域的其他融资模式不同,在区块链领域有一种被称为“代币众筹”的模式,即初始硬币发行(ICO),是创业公司发行代币筹集资金的众筹方式。

随着代币众筹的交易量越来越大,很多项目缺乏审核、价值波动巨大、处于监管边缘等风险都会增加,值得关注。

所谓金链,需要依靠1通2通4通16的模式来获取利润。这是很明显的传销,但是还是有很多刚入币圈的朋友。刚了解区块链的朋友会上当受骗,希望他们能认清本质,对自己的资金负责!

09区块链技术与监管有冲突,但矛盾有望进一步调和。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匿名化等特点,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体系并不协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块链给监管带来的机遇。

我们相信,未来企业会主动迎合监管要求,在技术方案和模型的设计上主动内置监管要求,不仅实现合规运营,还会大大节约监管合规的成本。

我们也相信,在未来,全球监管当局将拥抱区块链这一新的监管技术,并利用新技术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

10信誉是区块链的核心要求,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未来基于区块链的价值转移网络中,我们将完全使用算法和软件来建立信任基础。

然而,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制定标准来增加对区块链的信任。

未来,区块链的标准将从用户的角度,以业务为导向,从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私钥安全、权限管理等维度,规范区块链的技术和治理。增强区块链的信誉,增加对区块链的信任。

二,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产业链不断延伸。

从虚拟到现实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区块链技术不断深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区块链产业链上、中、下游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区块链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平台层,涵盖矿机、芯片等硬件企业,以及基础协议、底层基础设施平台等企业;

中游企业集中在区块链通用应用和技术拓展平台,包括智能合约、快速计算、信息安全、数据服务、分布式存储、软硬件一体机等企业;

下游企业专注于服务终端用户(个人、企业、政府等)。),并根据终端用户需求定制不同的区块链行业应用,主要面向金融、供应链管理、医疗、能源等领域。

同时,产业链的开发、运营、安全、监管、审计等服务为区块链产业提供创新平台、团队建设和运营保障。

2021年,中国区块链将继续赋能智能制造、智慧乡村、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

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不断拓展,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区块链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软硬件一体机、数字馆藏、元宇宙、数字人民币等一批新产业链。

表明我国区块链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渐由虚拟向现实发展,产业规模化应用趋势明显。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基于多个行业和地区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开始出现。区块链联盟链和公共服务平台两种新型基础设施服务模式的路径逐渐清晰,区域性和市级区块链基础设施不断涌现。

截至2021年底,“桂林链”、昆曼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渝信链”等一批市级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

针对主要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开发者,提供区块链开放服务,如极盟区块链的应用部署能力、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免费的公盟链、标准化的智能合同开发工具、高效安全的智能合同审核等。新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

3.产业资金稳步增加,促进生态建设。

中国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对区块链持包容、开放、发展的积极态度。随着区块链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潜力逐渐显现,各地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基金,促进区域区块链产业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在工业制造、新型数字产业、信息产业等数字经济引导母基金中覆盖区块链产业。

超过9个省、11个市和1个基金会设立了22项区块链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从基金的用途来看,2018年和2019年主要侧重于引进区块链企业和应用项目,促进区块链的应用;

2020年,注重企业核心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2021年新设立的基金重点关注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多技术融合发展,关注和推动新兴领域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在2020年和2021年,区块链发展基金将更加重视自主技术创新,同时强调产业生态建设,促进区块链产业集群的建设。

4.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加快“名园”建设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区块链科技被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全国各地加快了区块链工业园区的建设。

2021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块链产业链的培育,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和下沉。区块链工业“名园”建设开始加速,工业园区从最初的建设期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15个省、28个城市建立了48个区块链工业园区,大多数工业园区由政府主导或参与共建。

京、沪、杭、穗等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区块链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园区企业入驻率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块链集成应用企业数量逐年递增。

目前,这些地区的区块链工业园区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技术研发实力,建设进度领先于其他地区,核心城市的区块链工业园区大多出台了配套的特殊优惠政策或管理措施。

2021年以来,“名园”建设相关细则陆续出台,政策优势和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渐显现。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协作、应用示范、公共服务、企业发展等多层次同步发展,逐步发展成为规划布局合理、配套齐全、集研发、应用、集成于一体的高品质“名园”。

5.区域辐射引领作用逐步凸显,产业持续发展。

一线城市和

同时,杭州、苏州、重庆等。依托长三角集聚区和鄂、湘、黔、渝集聚区积累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基础、区域优惠政策、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等优势,逐步成为引领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新一线城市。

从排名靠前的二三线城市来看,大部分城市注重吸收集聚区一线城市的发展经验,积极制定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区块链产业发展协会联盟,推动区块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区块链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6.联盟组织不断涌现,加速产业生态的完善。

目前,中国区块链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21年以来,为加快建立国际、国家、产业、区域生态合作关系,加快区域区块链产业生态改善,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一大批区块链产业联盟组织不断涌现。

截至2021年底,已成立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中国未来区块链产业联盟等70余个区块链产业联盟。

区块链组织的成员数量已超过2,300家(涵盖2,200多家企业和近10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联盟主要涉及多个方向,如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区块链生态合作共同体、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应用创新等。

自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区块链产业联盟,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围绕区块链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行业应用推广、标准制定、教育培训、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等开展深度合作。

进一步提升联盟成员的R&D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区块链科技产业生态。

结束

区块链资料包——732份,关注加客服下载。

声明:以上报告均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报告版权归原作者/发布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对报告内容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作者/出版商。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qkl/jishu/627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