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元宇宙 大工厂冲向海边给

大工厂冲向海边给

广告位

大厂抢滩的元宇宙,凉了

,降温是好事但冲了就不好了。作者/为什么产生/新摘的商业评论在每年年底都很受欢迎和激动。前年这个时候是clubhouse,去年这个时候是Web3,NFT,今年是chatGPT。同样的场景,街谈巷议,人心沸腾。

从百度最新的财报来看,百度对生成式AI很有信心。在财报中,宣布了与文新整合多项主流业务的计划。李彦宏表示:“中国的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的需求增长,其商业价值的释放将是前所未有的指数级的。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长期增长的最佳代表,百度正站在浪潮之巅。”

阿里也在最新的财报中秀出了肌肉。“阿里云推出了AI大模型开源社区“魔”ModelScope,提供了很多前期训练的基础模型。针对具体场景稍加优化即可快速投入使用,可有效降低AI应用的开发门槛,为市场上新兴的模型和应用提供计算支持。”然而,他只能看到新欢的微笑,听不到老人的哭泣。“国内外都是ChatGPT新闻。元宇宙在哪里?”

不过,与各大厂都蜂拥进入ChatGPT的盛况相比,之前的元宇宙热潮也不算过分。阿里腾讯争相入局,百度推出元宇宙平台“解图”,字节跳动收购VR公司PICO与Meta抢元宇宙入口.他们曾经放弃自己的身份,就像现在一样。的确,放眼中国,如果说有哪家公司最接近互联网的未来生态,那就是大公司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本积累去探索这些互联网前沿概念。

蹭热点不是原罪。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商业化,急于变现,使得产品变了形。技术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往往是如何将其包装成产品,尤其是对于元宇宙而言。一年来,元宇宙的概念从爆炸到逐渐平息。那些被大厂寄予厚望的元宇宙项目经历了哪些波折?第一,“人人都爱元宇宙”

就像互联网宣传一样,所有传统业务都值得再做一次,所有互联网业务都值得搬到元宇宙再做一次。在元宇宙应用场景中,电子商务是最容易想象的领域之一。由此,淘宝未来城,天猫2023的理想生活空间,京东。COM在双11的垂直品类虚拟直播,甚至百度的“希望之地”,都致力于以“大而全”的元宇宙场景,为更多品牌提供“虚实共生”的营销创新。

而且,根据百度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百度桨飞平台已经聚集了535万开发者,基于桨飞创造了67万个模型,服务了20万家企事业单位,构建了繁荣的AI技术生态。但从用户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一堆外形一样的虚拟人在屏幕周围跑来跑去,但是没有交互功能,虚拟货币里也没有震动等强烈的提醒,更没有植入式的引导。告诉我这是什么。”一些用户对这些metacosmic产品发表了评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淘宝JD.COM已经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元宇宙营销场景。

去年10月下旬,阿里成立了XR实验室,展示了一些例子,包括天猫全息店铺、虚拟家庭装修等。同时,天猫还举办了首届超宇宙艺术展,邀请五粮液、Xpeng Motors、博柏利等15个品牌参展。

无独有偶,去年双十一期间,JD.COM也用虚拟IP主播“李美慧子涵”在直播间带货。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和电脑上观看。如果他们戴上VR眼镜,还可以走进直播间与主播零距离互动,也可以拿起虚拟商品试戴,360度观看。

原阿里集团CTO李成在去年双11期间提到,未来整个系统的数字世界将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只有通过深度的实时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同频共振,共同创造确定性。JD.COM探测研究院院长陶大成也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内,元宇宙将发生质的变化。但这种质变显然不是在这一年发生的。

以淘宝未来城为例,构思如何在淘宝上雕刻一条商业街。用户只需要在数字世界中以虚拟人的形象试穿衣服,然后通过引导点击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店铺购买同款。但可能是因为对UI的过分追求,导致硬件或网络承载不了。未来的城市,不仅经常会出现卡顿,还会出现多人同时在线导致的闪回和系统崩溃,更不用说无处不在的破模了。

从数据上看,虚拟人直播和真人直播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以至于虚拟人或者元宇宙营销只能在午夜、凌晨等边缘时间厮混。对于用户来说,元宇宙电商更像是在3D场景中强行插入一个品牌入口。这样生硬的营销确实很难刺激过去新鲜的用户产生购买欲望。

正如阿里达摩院XR实验室掌舵人薄烈风在云起大会上所说,“要达到线下一样的效果,还需要很多努力。”任何新技术、新概念的诞生都有一定的超前性,这种与市场的错位空间不是各大厂商都能容忍的。第二,砸钱,抢人,讲故事用来抓住机会。大厂们不惜花大价钱,搞营销,抢人才,描绘美好的未来故事。

可不知何时,事情开始起变化。 最近有消息爆出腾讯XR(扩展现实)团队全线解散,字节跳动收购的VR企业PICO启动人员调整优化。

尽管腾讯和字节方都纷纷表示这只是业务发展路径的调整,并不代表对元宇宙探索的放弃。

据了解,PICO此次优化比例为15%,主要为北京地区的市场和运营,2月13日通知,2月17日停用飞书,给出的理由是“项目管理出现了问题,责任不在员工身上”。

并且,字节跳动也加入中国版ChatGPT之战,Tik Tok产品技术负责人朱文佳带队,目前团队十数人。

凡此种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戏码。XR(扩展现实)技术包含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利用硬件设备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将虚拟的内容和真实场景融合,一直被视为元宇宙的入口。

选择这一路径对大厂来说也是必然。其中,字节的PICO一开始的野心很大,在目睹了Meta All in 元宇宙,Quest 2自推出销量1480万台后,去年9月底,PICO发布Pico4系列,官方表示销量目标是超过100万台。

图源:PICO官网

同时在发布会上宣布,与三体版权方三体宇宙达成合作,将共同制作首个VR版本《三体》 互动叙事作品。

然而如今半年过去,PICO再未透露任何相关销售数据,只有Sandalwood Advisors监测数据指出,发布大约20天后PICO 4国内市场的在线订单量仅4.6万台。

PICO也曾花大量投入在营销上,不仅抖音、小红书、B站头部博主人手一部,连综艺里,杨迪和贾玲都戴着PICO说“西湖美景全部尽收眼底”。

这种铺天盖地的推广,PICO持续了半年,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开了213家线下授权店,光北京就有43家。

只是高举高打之下,如果不能用销量摊薄成本,亏损就成为必然。PICO4硬件成本就高达331.55美元(约合2373人民币),而售价定为2499。 而根据新浪科技报道,如果算上PICO4 定制的屏幕、被忽略的结构件成本、还有PICO 4 大致70% 的良率, PICO 4 每卖出一台设备,字节就得亏上千块。此外还有研发、运营和营销等等成本。

事实上,在没搞定用户消费意愿和使用场景的情况下,只是用新鲜感让用户买单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VR设备只是一个载体,能让消费者买单决定性因素一定是大众的使用场景和能提供的优质内容,但这些目前纵观整个元宇宙行业,都是非常薄弱的。

当然PICO还有一个卖点是,可以VR刷抖音,只是就像网友评论的:“短视频本身的特点就是碎片化、随时随地可刷,用VR刷抖音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对于PICO,业界曾传言,腾讯也参与了收购,只是在和字节竞价后选择放弃。不过腾讯依然没有放过元宇宙这个“大热点”。

2022年6月20日,腾讯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在IEG(互动娱乐事业群)下成立XR业务线,负责XR业务战略规划和执行落地。该业务线将由腾讯NExT工作室总经理沈黎负责。

腾讯的XR业务分为了九大部门,分别是基础平台、内容、视觉实验室Vision Labs、媒体技术中心、美术与设计中心、业务决策委员会、空间音频技术中心。

在11月10日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我相信腾讯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例如在游戏、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我们都有丰富的经验。”

但五个月不到,就传出XR业务负责人沈黎离职的消息, 今年1月份更是传出XR业务暂停运营的消息。

钱烧了,却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烧钱产生的效果,这或许是大厂难以维系XR业务的直接原因。

三、BAT抢滩的元宇宙,凉了

自2021年下半年,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将公司更名为Meta后,元宇宙便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全球热门领域。

而在这股热潮中,大厂们大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选择了一些适合的切入点搭上元宇宙的快车。

其中有些因为电商、娱乐等属性在很短时间内就推到了大众面前,但有些却因为下个风口已至而“未战先逃”。

比如曾经宣称要“All in Crypto(加密货币)”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就在朋友圈宣布入局ChatGPT——“5000万美元,带资进组,不在意岗位,薪资和title,求组队。”

当然,更多的大厂在元宇宙上,还是进得悄无声息,退得无人问津。

在2021年网易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中,丁磊表示,“网易已做好元宇宙的技术和规划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的一刻,“网易可能跑得比谁都快。”

随后关于元宇宙的落地,网易招聘了虚拟场景搭建的建造师、虚拟角色的捏脸师等职位。

同一时间,B站也宣称自己是中国最适合实现元宇宙概念的公司之一。去年4月,B站在以太坊上为发布Cheers UP NFT 系列,包含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的自动生成的角色,只在面部、穿着、肤色、头饰等方面存在差异。

360则是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号称是新一代的兴趣宇宙。用户可以在“N世界”中加入感兴趣的频道,而频道被定义为元宇宙世界。

在这个“元宇宙世界”中,用户可以打造兴趣话题、语音互动沉浸式玩法、身份牌、私人专属领地。

这种看着就像是qq部落既视感的社交产品,也被用户评价为“说是元宇宙,不如说只是套了个3D 的壳。”

而关于这个产品最近的一次动态,还是年初其接入了一个“反诈集市”入口,里面几乎把各种反诈宣传形式都搬了进来。但在社交网络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

或许正如周鸿祎所说,“元宇宙这个词的发明者太了不起了,这个概念可以博大到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不懂,但又可以普及到所有人都可以谈论它,无论干什么的都能给自己贴上元宇宙这个标签。”

在这一轮元宇宙的资本狂欢中,看似融合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人机交互等一大批技术,其中多数技术在当前也仅仅是处于可用阶段,距离技术成熟还有很长距离。

这就必然导致当前的元宇宙场景,面临“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的尴尬。

如今同样的剧情被搬到了ChatGPT上,而且追风口的看起来还是那些公司。

回看历史,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从一开始下场,甚至不惜摆出All in 姿态,但在短暂尝试之后,就发现并不能提供业务增量,于是选择“冷”处理,或是成为制造话题,吸引投资的工具。

区块链也好,元宇宙也罢,追求新技术突破从来没错,错的是落脚点的问题。

就像王慧文摇旗呐喊加入ChatGPT一样,当ChatGPT问世,他就把即刻上“正在学习Crypto”的签名替换成了“正在学习人工智能”,仓促、甚至有点蹩脚。

“真空环境绝不可能成就伟大的商业创新。”就如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说的,“前期过高的市场预期及炒作,让元宇宙产业未真正实质性落地却先火起来。”

大厂们也应该想清楚,风口虽好,但操之过急可并不妙。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yuanyuzhou/63658.html

作者: 简称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