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退 退

广告位

潘石屹,退退退

来源@视觉中国

文|数字力场|她明宗

久违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再次出现在舆论场。这次和“撤退”有关。

9月7日,SOHO中国宣布,潘石屹和潘张馨分别辞去董事局主席和CEO职务,专注于支持艺术和慈善事业。

看来SOHO中国要“去潘石屹化”了。

有意思的是,潘石夫妇双双回国的消息一出,SOHO中国股价一路飙升,一度涨幅超过17%。

这印证了一点:潘石屹目前的对外形象已经成为SOHO中国的“负资产”。

现实没办法让他不剪。

另一方面,SOHO中国终将崛起。

01鸡汤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对于潘石屹来说,恐怕退一步、两步、三步都没办法。一步一步,像魔鬼的步伐,在这舆论的光滑地面上蹭来蹭去。

在他辞去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的消息下,有两个帖子很火。

一个是问:应该重点关注哪个国家?另一个是一声:千万别让潘石屹跑了。

这自有道理。

目前潘石屹的口碑处于低谷。

与“潘某污蔑烈士”事件有关;中国试图把自己卖给黑石;公司因偷税被罚7.09亿元;中国SOHO地产连吃15张罚单,共被罚1.15亿元;SOHO中国2021年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带走.

可以说,从去年开始,潘石屹就被送上了天蓬。

某媒体为潘石屹2021年未能套现做的专题封面。

不久前,于、张朝阳、雷军等众多商界领袖纷纷谈起“低谷”话题。

想象以下场景3354。

牌桌上,余连打了几张悲情牌:三次高考两次失利;被北大开除兼职培训;创业做培训时被抓“扰乱公共秩序”;新东方三驾马车分道扬镳;“双减”秒杀K9…….

张朝阳跟了两张图:08年得了抑郁症,2012年左右搜狐掉队。

雷军羞涩地拿出一条:小米上市就破发,127次回购依然挡不住股价下跌。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地产大佬的声音:可以说还不是最深的低谷。

大家循声望去:是徐老板吗?

然后潘石屹推门进来了。

顺便说一下,它带来了一股比任的感冒还冷的冷空气流。

潘石屹的低谷确实比余、张朝阳、雷军要深得多

无论余有多低,我们依然可以在星空下谈心,在舆论场上交朋友。

他们的社会形象总体上是积极的。

而过去负责业务流量的潘石屹,形象已经翻盘,堪比“互联网黑”。

说起潘石屹,很多Z世代网友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那些拎着水桶跑步失败的人。

随后,他批评自己的“劣迹”:向哈佛、耶鲁等名校捐款,变卖SOHO中国资产,斥巨资在美国买房。

一些网龄不高的人可能不知道,就在10年前,“潘币”的意向发行人潘石屹还是一个被房地产生意耽误了时间,经常和网友打成一片的网络名人。

“潘碧”的网上典故——感谢他。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两天后,潘石屹在微博中评论称,苹果纪念乔布斯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1000元以下的iPhone。

后来饱受涨价之苦的网友回复他说:“潘总有一天会死的,请你们公司推出1000平米的房子,十几亿人会记住你的。」

随后有网友自制“潘币”,要求物价局记录“1潘=1000元/方”。这就是“1凉”、“1卫”等计量单位的鼻祖。

毕竟,潘一已经连续三次登上“房地产中国网红榜”了。2009年被评为包装最佳地产营销人,2010年营销大师,2011年最具领导力地产娱乐大师。当然,他不会错过营销的机会。

9天后,他在微博中向网友征求发行潘币的意见。图为“潘币”背面图案为望京SOHO,发行商写着“SOHO中国很好”。

潘一此前在微博中发布的“潘币”设计。

还能这么玩吗?时间的名声在涌动。不管怎么说,潘石屹赚到了足够的流量,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能开玩笑,能抓地方风气”的形象。

次年6月,中国银联进军B2C电商业务,发布积分奖励平台。积分的单位是虚拟货币“潘币”。

潘一本着不蹭白的精神,再次在微博上打官司,大呼自己被侵权了。结果银联负责人出来解释,这个潘币不是毕潘币,是指熊猫币,取自熊猫(熊猫英语)中的潘。

可以说当时的潘石屹是那一代商业领袖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上网,爱就公共话题发言,爱和网友互动,爱和别人互动,爱说笑。

以潘石屹为例。他当时在微博里像营销号一样活跃:评论热点事件,包括关注PM2.5同步自己的工作状态,比如投标土地、建房、租房、卖房;晒晒自己的生活,比如跑步,骑车,给朋友拍照;网上卖苹果,卖店铺,主持节目,播放电视剧,和朋友调情,公开和别人辩论,卖潘式鸡汤,是他每天的网上活动。

哦,对了,他最好的朋友是任大炮。他们是与潘嘎画风不同的《潘人友》,也经常以社交平台为平台唱《二人转》。

当时潘石屹标准的超级偶像笑容,神采奕奕。

他很有信心。

路过北京三里屯的人都知道,在这个繁华地段,矗立着一座不规则曲面的显眼建筑,外面标着“三里屯SOHO”。

这是潘石屹商业版图的直观映射。

潘一有许多亮点:

新千年,潘石屹在北京的首个SOHO项目——SOHO现代城,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北京单个项目的销售冠军。

2004年,成立仅9年的SOHO中国纳税超过3亿元,成为全国第一的房地产企业。

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并融资19亿美元,创造了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IPO。

2010年是SOHO中国的巅峰:随着银河SOHO销售146亿元,成为全国单个项目销售冠军,公司整体销售额创下238亿元的历史新高。

在那个年代,商业上的成功会给人很多光环,杂志封面可以轻松收割,“导师”的头衔可以是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在各种传记散文中,潘石屹的艰苦奋斗史总是被反复提及:

在一次采访中,潘一讲述了他悲惨的童年。图片来源:Phoenix.com视频。

1963年,他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山村。他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11岁时,母亲瘫痪,家人无奈将两个姐姐送人。

24岁跑到深圳谋生。他只能在工地搬砖,辛苦做电话推销员。

25岁去新建省份海南打拼。结果他承包的砖厂倒闭了。幸运的是,他后来与冯仑等人(他们后来被称为万通六君子)成立了一家公司。

1994年,他“逃离”海南,躲过了房地产泡沫。第二年,他和妻子张欣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房地产企业.

所谓成功的人往往只有成功之后,他的苦难才会被放在放大镜下看,似乎有苦有甜才算闭环。

潘一完全符合这个叙事模板。孩子的苦生把他拉在地上,引起共情;成功人士的形象把他带到了云端,相当励志。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潘石屹的形象可就不倒了。

时间不会永远停留在2010年。

红炮周说:所有的成功都是时代的红利,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是。

这一点在房地产行业尤为明显。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的结合,成为龙头房企的制胜秘诀。

如果不是中国入世、4万亿刺激计划等基建的强力推动,如果不是宽松的信贷融资环境允许高周转、高杠杆,房地产企业的增长曲线不会如此性感。

归根结底,有了浪,才能乘风破浪。

潘一的“底部反击”也位于时代发展的坐标系中。

但是起伏会交替。主浪改变方向,浮沉的节奏也会改变。

这两年,房企纷纷开启过冬模式。按照万科郁亮的说法,“黑铁时代”已经到来。

这个时候,王健林会因为断臂挺过2017年危机之初而被人佩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万达实现了,让“南有李嘉诚,北有王健林”这句话流行开来。

原因是形势发生了变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基调的条件下,高杠杆自然被“三条红线”所刺。提前感知风险的王健林,在出售资产中降低了自身的风险。

许家印不是不知道,只是“去地产”喊得很大声,却无法通过杠杆退出3354。只是用在造车或者娱乐项目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李嘉诚大规模出售的那一年(2014年),潘石屹就跟上了出售的步伐。

从2014年到2017年,SOHO中国销售的节奏从未停止:上海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都在2014年早早售出。

2017年万达出售酒店和文化旅游项目时,潘石屹惊叹王健林以199亿元将77家高端酒店卖给R&F。“我以为我错了。”同年6月,他出售上海虹口SOHO的价格高达35.73亿元。

到2018年,潘石屹的主要资产包将只有上海和北京的“八大金刚”(包括北京望京SOHO、光华路SOHO二期、上海外滩SOHO、SOHO复兴广场等。).

本来他说以后不卖资产了,一年后又“老老实实”地叫卖起来:2019年连“八大金刚”项目都上架了。

SOHO从2014年开始在中国销售。

去年清仓大甩卖失败,套现数百亿的计划失败后,潘石屹尝试批量出售整栋楼,但即使打7折,加4%的佣金,效果依然不佳。

原因很简单:商业地产的冬天比普通住宅地产市场来得更早。

受禁止批量出售物业的政策影响,SOHO中国从2012年前后开始被迫从“开发-出售”转变为“开发-持有”,相当于变成了一家包机公司。

SOHO中国虽然实现了躺着收租金的低风险运营模式,但也告别了高增长模式:2012年至2018年,SOHO中国营业收入从161.43亿元缩水至17.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05.85亿元减少至19.25亿元,与恒大、碧桂园、万科同期动辄数千亿的营收仍相差甚远。

虽然潘石屹口口声声说“房价太高”“买不如租”,想通过租金引导人们购买,但寒流已经入侵商业地产:租金回报上限不高,跟不上融资成本时,持有就是亏损。

潘一早就抱怨:“SOHO中国的租金率不到3%,但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超过4%”。

一般来说,租金收入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出租率;租金收取标准。

从2020年开始,国内写字楼和办公室的入住率下降到80%左右,租金水平也在下降。所以SOHO中国的止损方法是出售,以免入不敷出的自持商业物业成为现金流黑洞,于是有两次打包出售给黑石的尝试。

但显然,在资本外流倾向明显的情况下,尤其是8年套现300亿左右之后,他们要想抽身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潘一表示,SOHO中国将永远遵循“低价进货,高价出货”的规则。」

但在商业上,它从未跨过价值观的“高墙”。

05为什么同样是销售,王健林赞,潘石屹骂?

在许多网民看来,答案在于王建尔

2017年,万达杠杆率高达70%,为了降低风险,割肉求生,用大甩卖换来了正的现金流。

SOHO中国没有这个烦恼:当初放弃住宅物业,选择商业地产的时候,选择了低杠杆的道路。SOHO中国的现金流一直很可观。

就算是为了止损,在国内卖了再在buy buy买,也很难避免“赚了中国人的钱,却没有用来建设国家”。”舆论诘问。

这种质证不会被“让业务归业务”的原则所框定,而会在业务的外延上表现出更多的评价维度。

与之相对应的,是水温今非昔比的舆论。

目前,房地产大佬的集体形象早已在原罪论的拖累下下移。

如果说,十年前,潘石屹还能在木强的氛围中,用接地气的形象冲淡对高房价下地产商的怨恨,那么,今天,他的“潘润”行为,对原罪论只会越来越耀眼。

跑步是更大的原罪。常与割韭菜、两边认人联系在一起。

一年前,潘石屹还能借潘币自嘲。今天他还敢把人民币的头像换成自己的?

就算是满身镰刀buff的孙,也不敢跟人民币耍小聪明,把波场币设计成这样。

更有甚者,曹王德说潘石屹夫妇很隐晦。

在一次采访中,曹王德提到了潘石屹夫妇,说他们都是鬼。

他们很容易被指责为“精致利己”。

最典型的注脚就是:2015年6月,潘石屹上了金星主持的一个节目,被金星问为什么给哈佛和耶鲁捐那么多钱。

这确实是一个说教的命题,带有一些道德绑架的意味。潘石屹有很多方法来回应,包括诚实,但他选择了——的道德标榜。

首先,他说:“捐给在哈佛读书的中国贫困学生。”维纳斯问:“哈佛没有穷人。为什么不捐给国内学校?”然后他就糊涂了,说:“现在中国有钱了,不是吗?为什么中国孩子的学费都要别人出?」

我只需要把偷鸡贼写在脸上。这在目前流行的反套路心态面前必然会触礁。

结果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了哈佛,一个上了耶鲁,就是他慷慨捐赠的两所名校。潘石夫妇摘不掉“口是心非”的帽子。

当“精致的利己主义”与出走的倾向结合在一起,潘石屹就注定被推到舆论的烤架上,舆论的崩塌是必然的。

潘石屹的哥哥冯仑说过,“蜜月期一过,大家就都回到那天了。”显然,属于潘石屹和他的基友们的舆论蜜月期早已过去。

潘石屹曾经说过,他的名字叫潘石屹。后来因为和别人同名,他爷爷改名叫潘石屹,他妈妈不同意,说石头要立起来,就改成了潘石屹。

但是站着的石头会被大风吹倒,更何况这块石头是光滑的。

前几年潘石屹和基友都是大炮,经常“唇舌”。

比如任说买房是个安身立命的好地方,潘嘲笑他“表面上是个有一手的人”,但他内心更相信规划的力量。

比如潘说,任预测物价上涨的想法是“计划经济”,却被笑为幼稚。

例如,他们认为房地产就像一列火车。如果用行政手段,这个马笼头可以勒住它,火车是拦不住的。

但是现在连雷军和周都不玩三三五四了,即使雷周的话题更窄。

水涨船高,水就出来了,舆论就是潮水。

最后,一切都像詹舒的话:

大海大笑,潮水涌过台湾海峡。

随波逐流,只记得现在。

天空在笑,世界在涌动。

谁输谁赢天知道。

(本文为第一钛媒体APP)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jzb/trx/30071.html

作者: 区块链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