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波卡Polkadot(DOT) 波尔卡多特与宇宙的跨链生态之争

波尔卡多特与宇宙的跨链生态之争

广告位

Polkadot和Cosmos的跨链生态之争

最近写了手里的PoS共识,有时间写短文。整理了一下最近在无限社区的分享,以下是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无限社区分享。本次分享的主题是Cosmos和Polkadot的跨链生态之争。正好Cosmos今天在主网,所以今天拿这个话题比较合适。我个人对PoS机制比较感兴趣,也研究过很多PoS项目,包括我今天要讲的cosmos和Polkadot。另外,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做过O2O和电商。我以前是阿里/百度的PM,现在带团队做Wetez钱包,主要为PoS共识持有人提供跑马圈地工具。这个分享会持续40分钟左右,好好享受吧。

说点题外话吧。先说一下Cosmos今天的上线情况。Cosmos今天上线相当顺利。北京时间早上7点10分左右开始主网,65个创造区块的验证人员一起开始了网络。全网投票权约5000万atom。Atom在主线上线后不能转让,只能进行股权。目前主网高度运行7000块左右,平均6.6s根据之前的经验,cosmos主网可能会死,测试网已经死了很多次了,希望这次主网稳定。

回到正题,跨链从2017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7-2018年,公链项目一直在增加,基于公链项目的Token也在增加,而且互不兼容。除了交易所的集中交换模式,没有以去信任的形式保证价值交换的区块链架构。跨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它想解决各个区块链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希望建立一个底层的互联架构,类似于互联网TCP/IP协议,让现有的和后续的新项目可以自由交换数据。

这里的交换,狭义上是指代币/代币之间的交换,广义上是指区块链网络之间的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包括代币/令牌交换,还包括信息交换、代码交换等。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数据交换。

的确,因为2017年的牛市带来了大量的公链项目。一时间,各种代币满天飞。但当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每个公链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有一套围绕自己的技术发展起来的生态。另外,2017年末市场越热,后来者一直想做市场唯一的公链,毫不掩饰公关。所以2017年以后,公链生态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信息孤岛,相互之间的信息无法很好的沟通。

这种生态就像现在市面上的APP。微信的新闻无法与Tik Tok的信息沟通,今日头条的内容无法与网易云的音乐沟通。他们各自的信息都在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这些资源被各大厂商认为是核心竞争力。在区块链世界里,自然界没有大工厂,也没有集中的服务器,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孤岛之间不能完成信息交换呢?

跨链认为有足够的信息交互需求,会带来更好的区块繁荣,所以Cosmos和Polkadot试图建立一个多链架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TCP/IP协议一样,让所有连接到这个架构的区块链能够更好的完成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

最早的跨链思想应该萌芽于侧链。同样在2017~2018年,区块链的性能瓶颈受到了批评。作为第2层解决方案,侧链得到了链圈的大力支持。因为侧链除了保证主链的安全性之外,还可以处理比主链本身更多的事务,大大提高了主链的性能。然后,主链和侧链之间如何交换数据,侧链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交换的安全性成为当时讨论最多的问题。主链和侧链之间的数据交换其实就是简单的跨链,只是支持单个令牌之间的计算能力交换,比如比特币的闪电网和以太坊的Plasmachain。

理论上,每个侧链架构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让侧链结构简单自由的挂在每个公链上,并使其成为可插拔、模块化的方式。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利用开源的侧链架构,做一个自己和一个大的公链进行价值交换的公链。这个初衷和我们今天要讲的Cosmos和Polkadot差不多,基本原型也很相似。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侧链发展速度太慢,安全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两个社区开发者多,差异大,这就给了跨链的机会。

目前跨链底层建设涉及的项目有我们熟悉的Cosmos,Polkadot。除此之外,还有Wanchain和Interleger。我个人的学习范围有限,这里就不发表我对Wanchain和Interleger的个人看法了。关于宇宙和波尔卡多特还有很多要说的。Cosmos的口号很响亮,可能是我见过的最理想的区块链项目。区块链的互联网,也就是区块链的互联网,Polkadot也不甘示弱。开发团队的一篇博文也给出了一个平等的口号,一个新互联网的基础,一个新互联网的组织架构。

Cosmos作为跨链项目最早的参与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五年。Cosmos的愿景很大,解决铁三角离不开那些愿景(安全、去中心化、性能)。但目前离我们更近的是实现代币的最低价值兑换,也就是代币兑换。Tendermint共识是Cosmos保证安全的杀手锏,可以成为值得信赖的“第三方”,保证价值交换的安全。Zone-Hub可以有效提升性能,取代目前的集中式交换方式实现价值交换,消除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让密码学背书安全。

Polkadot作为后来者,定义了一组并行链和Relaychain分别解决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并行链处理自己的逻辑和事务,多个并行链可以完成横向扩展。中继链作为Pokaldot的一个中心,对每个并行链给出的块进行验证,给出最终确定性的证明。中继链会给并行链分配验证组,帮助验证块,并参与决定是否允许新的并行链加入,添加验证器等。来解决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2019年,Cosmos和Polkadot都将在主网络上推出。Cosmos是3月14日上线的,也就是今天,Polkadot要到10月份才能上线。总有一天,宇宙会领先。但在长熊市的情况下,我认为这几个月的领先时间不会形成核心竞争壁垒,跨链生态才是竞争壁垒。这里的生态和我们说的公链生态还是有点区别的。公链讲Dapp生态,跨链要讲侧链生态,包括Dapp生态、侧链生态、公链生态。说跨链生态,先说一下Cosmos和Polkadot不同的设计哲学。

基于PoS共识的分布式网络的权利由货币持有者控制。货币持有者可以通过下注或委托他们的权利来行使他们的权利,并管理网络。这里的治理包括打包事务、验证块、投票决策等。这些治理措施很可能影响格局的发展,就像大国的治理一样,使得制度配置权利变得极为重要。宇宙和波尔卡多特是所有边链的中心,权利是分配的。Cosmos和Polkadot形成了非常不同的设计哲学。

宇宙提倡去中心化。Cosmoshub,即Cosmos的中心只充当交互协调功能,记录和传输数据,而接入侧链则需要完成自身的生态管理。Cosmos SDK整合了Tendermint的共识,需要足够多的验证者来保证侧链生态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Polkadot主张中心化,即由Polkadot的中心Relaychain提供侧链生态的块验证,包括计算和安全。连接的侧链不需要自己招募验证者。

我认为Cosmos的分散化设计理念更符合当前区块链的设计理念。发布一个白皮书和ICO,然后组建一个测试网络,招募验证者,然后围绕社区做网络更新迭代,可以给项目足够的自由度来设计Token通用经济模型。是通货膨胀吗?是紧缩吗?如何激励,如何分配等。而Polkadot更像是未来舞台的基础设施。是居中排列,侧链的存取权变小。要不要自己发代币,怎么发,怎么发,怎么做激励等问题就出来了。

某种程度上,Polkadot更像是像Dapp一样服务于架构。Dapp不验证人类生态,只是连接用户和链数据。整个安全性是Polkadot自己提供的,Dapp用户的令牌也是点,而不是其他。但是Polkadot肯定不满足于只服务Dapp。我不确定未来的生态是侧链还是Dapp。很难判断互联网项目未来是连锁化还是直接Dapp化,或者两者之间会有一个过渡期。但是根据这个分析,我更倾向于把Cosmos看成是当前的互联架构,把Polkadot看成是当前的Dapp互联架构。

另外,去中心化的好处是,Cosmos的接入方可以自由接入Cosmos生态系统,无需任何人的许可。项目方可以基于相同的共识采用Cosmos的SDK来构建,并可以使用IBC交互协议通过Cosmos center与其他侧链连接。但是,Polkadot的访问需要dot的抵押和现有验证者的许可。标准是主观的,比如访问项目是否有价值。所以从门槛上来说,两者是有区别的。个人觉得无所谓好坏。有点像Android和iOS系统的区别。如果能做成,就是老大。

接入的便利性也可以从比南选择Cosmos的Tendermint共识引擎构建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看出来。Cosmos建立插件共识,让很多应用领域的开发者可以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共识上层开发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可插拔共识有足够的自由度,对于有实力有资源的开发团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世界上最大的集中交易所的选择说明了一些问题。

除了权利分配和准入自由,两者还有发展理念上的差异。波尔卡多特的理念更长远,更宏大;Cosmos更务实,落地性强。Cosmos强调token的价值交换,而Polkadot强调各个链条的数据交换,造成了开发困难的问题。宇宙曾宣布2017年底推出主网,实际上一直推迟到今天,票也跳过好几次。但是Polkadot的开发难度更大,发射时间会更长。目前,波尔卡多特的发展计划已经排到了2020年。今年10月,线上主线只上线了一个POS共识网,边链,边链和中继的交互等。没有发射。

从发行、自由度、开发难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Cosmos和Polkadot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不管怎样,作为投资人,我对这两个项目是很期待的,但我个人是有要求的。比如我们找Cosmos和Pokaldot做一个创业项目,2~3年应该是出成果的时间。如果我们向Cosmos和Pokaldot咨询区块链项目,大约需要4年时间才能有结果。如果开发周期太长,开发难度太大,那么中间的波折可想而知,甚至目标可能过于远大,也可能胎死腹中。

以上三个差异将直接关系到两者的生态发展。虽然两者的发展都是针对未来的生态,但无论是项目方还是开发商,对现有存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是Cosmos和Polkadot的优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不同项目的开发商都会有自己的取舍。个人比较期待Cosmos的中短期,因为Cosmos在主网上线后还有两款产品要发布。这两款产品包括基于Cosmos的去中心化交换和兼容以太坊1: 1的以太币。

说到Ehermint,就不得不提跨链生态对现有项目的竞争,尤其是对以太坊的竞争。如果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存在多链生态,那么一定会需要底层的基础设施。未来更多的新区块链项目很可能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跨链访问。目前接入跨链项目的动力还是比较低的。毕竟体量好的项目不会考虑这么做。Cosmos和Polkadot自然会考虑到这一点。这两个项目都考虑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们帮助BTC和ETH社区进入跨链,并进行产品开发。在这一点上,两个项目的目的是一致的。

当然,区块链在这个时代的竞争角色永远不会孤独。上面我们一直在比较的是跨链项目的内部竞争。其实跨链之外还有很多竞争关系。侧链一直在另一个维度发挥着竞争作用。但是侧链和横链最大的区别就是:谁来接谁的问题。侧链是指侧链连接到主链的情况,而横链本身就相当于主链,这样侧链就连接起来了。这种甲乙双方角色的转变,使得跨链的生态发展不同于侧链。想象一下我为很多人做不同的事情,让别人在自己身边做不同的事情的感受。Cosmos和Polkadot作为规则制定者,个人认为会比开发侧链容易很多。

另一个外部竞争是,单个公链只是其工具之一,大到可以跨梁。这和我们判断跨链生态发展的前提不同。如果未来一个公链占主导,那么跨链就没那么必要了,侧链的延伸性能才是刚需。我目前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我就边走边看。

除了内部竞争,外部竞争,还有跨链本身。从整个环境来看,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需要3~5年以上才能落地。在这期间,支撑跨链生态的关键在于短期内人们对Token价值的共识,而不是跨链的侧链项目数量。由于技术不成熟、落地不成熟等综合因素,跨链是比区块链技术更早的技术。虽然代币价值共识有点虚无缥缈,可以吸引人,甚至可以炒作,但我觉得它依然是唯一可以支撑跨链发展的共识。

另外,虽然跨链瞄准的是未来的生态,但是目前的跨链发展强烈依赖于现有的大项目,比如以太坊。Cosmos和Polkadot真的应该感谢以太坊这样平台的存在,这是以太坊社区的发展。有了以太坊第二大市值的存在,跨链从诞生之日起就能达到一定的接入水平,它们之间的价值交换就有了足够的意义。否则跨链只会像3线或4线交易所一样,产品堆在那里吱吱作响,还没人用,没有交易

所以从跨链到落地是技术阶段的里程碑,但从落地到应用才是跨链项目真正的价值展示。简单的落地没人用,就是国产windows的情况。而这个过程,我觉得至少需要3~5年,Polkadot更久,Cosmos的Dex还是比较快的。但我们还是先观察几年吧。

在这几年的时间维度里,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跨链生态发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觉得可以分享一下,就是现在的跨链项目,跨链和侧链,跨链和集中交易所,其实都不是所谓的竞争关系。当我们把整个世界带入区块链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个蛋糕大得不可思议。虽然市场上总有7: 2: 1,大鱼吃小鱼的规律,但在这个初始阶段,市场上连1的成交量都没有,这还没有考虑区域划分。

因此,目前所有的“竞争”都可以看作是共同促进的动力。就像开源世界一样,开源代码并不是为了随便拿走,而是为了在行业初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市场共赢。

Cosmos今天上线了,我们在参与Cosmos的权利分配,也就是Wetez在参与Cosmos的节点验证者。在Cosmos中,节点可以接受用户委托,帮助用户获得区块奖励。Wetez钱包提供了Cosmos的委托工具,用户可以简单委托,等待收益。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jzb/dot/38994.html

作者: 未来已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