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呈上升趋势,境外注册的“空气币”数量增加。特别是,在区块链的旗帜下,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正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对于虚拟货币交易,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于2017年9月4日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虚拟货币的发行、ICO等。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取缔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所。
在最近中国虚拟货币以区块链的名义死灰复燃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上述禁令将被取消”的虚假说法。
接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期发现一些机构以区块链的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也发现一些不法分子披着区块链的外衣进行宣传、宣传、造势。
该人士提示: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国内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没有变化:即坚决整治风险、打击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打击ICO的政策没有变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1.近日,监管部门已向各地发文,要求各地全面排查借助区块链开展的机构虚拟货币操作活动,如有问题,及时早做或小做。
2.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合作,对国内外新出现的虚拟货币交易所进行全网搜索和处置。
3.要求支付机构从支付结算环节加强排查清理。
据统计,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共关闭新发现的虚拟货币平台6家,技术处置的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3家,支付宝、微信支付关闭的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账户近万个,微信支付关闭的与炒币、微信官方账号挂钩的小程序近300个。
近期,多个部门和地方也向社会发布了风险提示:
11月13日,央行在官网发布《关于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法定数字货币情况的公告》,公开否认“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发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也没有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11月18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各省市民间办发函,提醒防范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非法集资风险: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炒作区块链概念,以所谓“虚拟货币”、“区块链商城”、“区块链游戏”等名义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侵害公众权益。这些所谓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实际上与区块链科技无关。他们中的一些人故意混淆“硬币”和“链条”的概念,他们只是披着“区块链”的外衣花钱。为防止以区块链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有关部门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符合条件的将给予奖励。
上海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通知称,近期有区块链科技炒作虚拟货币的迹象,需要防止死灰复燃,并安排辖区内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活动。通知要求彻查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国内组织虚拟货币交易;二是以“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等为由。发行“XX币”、“XX链”等虚拟货币,募集资金或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三是为海外注册的ICO项目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宣传、引流、代理交易等服务。
深圳市互金整治办近日发布通知称,近期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推广,虚拟货币炒作有所抬头,一些违法行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深圳互金整治办将安排ille
对于区块链科技,专家表示,科技是中性的,区块链确实帮助解决了金融领域的一些困难和痛点。
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两方面的一定潜力。一是利用区块链实现多方信息共享,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第二,在跨境支付领域,区块链帮助解决手续费高、流程长等问题。同时,区块链技术的落地也有几个限制性难点,包括:来源信息的真实性、运营效率和隐私保护。
专家指出,监管应扶优抑劣,引导区块链在支持和解决实体经济的困难和痛点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包括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振协同效率,构建可信系统。
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官方账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