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网站|NFTS 区块链新闻 CCID:区块链产业强劲增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CCID:区块链产业强劲增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广告位

赛迪:区块链产业增长强劲 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之一,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CCID区块链研究院整理形成《2021年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整体发展良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企业实力持续显现,产业应用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融合。

产业规模增速明显,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2021年3月,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区块链列为数字经济的七大重点产业之一。为积极引导中国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发展,各部委积极响应国家总体布局和规划,积极探索区块链产业发展方向;各地要完善配套,细化政策,重点打造“名园”、“名企”、“名品”。

从中国区块链产业的规模发展来看,2021年,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以及元宇宙、数字馆藏等热门领域的推动下,中国区块链产业加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攀升。2021年,中国区块链继续为智能制造、智慧乡村、金融、政府服务等诸多行业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延伸,科技R&D能力提升,区块链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软硬件一体机、数字馆藏、元宇宙、数字人民币等一批新产业链。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统计,中国区块链年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5亿元,增速明显。

从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来看,核心数据层的创新正在不断突破。区块链的数据层主要描述了区块链数据层的存储、验证和数据关系,是区块链的底层核心。数据层的演进从根本上提高了区块链的性能,并且不影响去中心化程度和安全性。区块链基础设施数据层技术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据层账户新模式成为数据层结构创新的主流思想;二是引入DAG实现数据层结构创新的新模式不断涌现;第三,支持大容量数据处理的事务模型不断优化。此外,中国区块链技术的整体发展呈现出密码算法创新和应用逐步深入、智能合约性能不断优化、共识算法不断突破、可扩展技术创新遍地开花的特点。

从中国区块链企业的规模发展来看,产业链上游涉及的矿机、芯片等硬件企业,基础协议、底层基础平台等企业,中游的智能合约、快速计算、信息安全、数据服务、分布式存储等企业,下游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企业、工业服务企业等。凭借双向优惠的政策和资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调查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为区块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有投入或产出的区块链企业超过1600家,其中2021年新增200多家。

从区块链应用市场来看,近年来,中国区块链垂直行业应用不断扩大,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据IDC预测,2021-2026年,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以7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3.68亿美元。据CCID区块链研究院统计,2021年中国区块链应用项目336个,其中政务服务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是2021年中国最大的区块链技术项目,共87个,占比25.89%。金融仍然是应用场景最丰富的行业领域,全年金融领域应用数量达到82个。2021年以来,银行和金融部门进一步主导数字人民币、数字藏品等新兴市场,市场潜力不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工农业等传统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工业区块链增加值3.41万亿元,带动第二产业增加值1.78万亿元。

平台仍需创新,场景普及性差。

目前,虽然中国区块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项技术取得突破,但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但技术平台发展有限。一是相关配套技术性能有待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和超强计算能力的支持。目前我国的网络传输效率和计算能力水平还远不能支撑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深层次应用。第二,国内区块链的底层平台仍需加大创新力度。目前,中国大部分底层区块链平台仍然过于依赖国外基础设施,被核心技术“卡住”的风险仍然存在。三是区块链底层创新平台的应用和推广有待深化。

解决方案不断更新,但场景普及性差。一是地方区块链发展相对独立,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块链应用平台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不同的区块链应用平台采用了共识算法、密码算法、账户模型、账簿模型、存储类型等不同的技术,导致不同应用平台之间兼容性和协同性较差。第三,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实体经济领域,能够推广的成功案例很少。

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但复合型人才仍然不足。一是区块链基础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高校和社会对区块链专业基础人才的培养速度明显落后于区块链科技和产业的发展速度。二是区块链高端人才少,高端区块链架构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底层开发工程师等高端技术人才缺口大。第三,区块链复合型人才短缺现象明显。目前行业内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储备。从行业未来发展来看,区块链行业对集科技、金融、法律于一体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急需填补区块链的复合型人才缺口。

新的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但监管体系尚未形成。第一,完整的法律体系尚未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模型,如数字货币、NFT和元宇宙,正处于火热的开发阶段。新的业态和行业也吸引了大量资本,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造成隐私泄露等风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些新业态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二是监管效率仍有待加强。从区块链监管的角度来看

提高基础设施的性能,促进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首先,发挥政府在促进和改善区块链基础设施绩效方面的作用。要坚持地方创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协同研究,提高网络通信技术、计算能力等支撑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设施性能。二是充分整合技术创新资源。聚焦前沿技术,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引领国内高性能区块链应用平台的突破性发展。三是建设区块链开源社区,加强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应用交流。支持开发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平台和开源项目,构建面向特定行业和应用场景的基于组件的开发平台开源社区,促进相关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的共建共享,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加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场景的复制推广。第一,鼓励区域联合发展,构建区块链协调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可以打破区域限制,建立跨省市产业服务平台,促进全国区块链资源对接,塑造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第二是围绕区块链增强实体经济的路径统一区块链技术标准。明确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方向,完善区块链技术标准,推动统一算法、模型、存储方式。三是继续探索区块链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场景和案例推广。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一是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重视区块链基础教育,夯实区块链人才培养基础。二是注重高端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是加快区块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转化。依托区块链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等。对互联网、金融、法律等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区块链技能培训,形成对区块链技术的系统认知,加快培养技术理论知识扎实、行业背景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块链产业融合发展的岗位需求。

强化安全监管体系促进区块链健康发展。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区块链法律体系。二是引进监管技术,提高监管能力。数字货币、NFT、超宇宙等区块链新兴产业交易量巨大。迫切需要将科技力量引入传统监管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实现人工监管模式向自动化监管模式的转变。三是提高区块链产业安全风险预测能力。

广告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区块链网站|NFTS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klwz.com/qkl/hqfx/146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