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开设了付费课程《科技与金融前沿:天秤座与数字货币展望》,并上线了APP。第一时间买了这门课,详细听了所有内容。接下来我整理分析一下这门课的重点笔记。
在此之前,我先给大家一个福利。我购买了这门课程,可以免费分享知识红包给你看全部课程。此福利在文末。因为我用APP的次数不多,权重不高,免费名额也少,还是抢吧。
回到正题,以下是关于穆长春在线付费课程《科技与金融前沿:天秤座与数字货币展望》的关键笔记整理与分析。
区块链不适合支付。区块链技术有两大缺陷:1。可扩展性。区块链最大的缺陷是可扩展性,也就是TPS(每秒系统进程数)。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支付是低效的。
2.数据存储问题。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必须保存所有交易数据,这需要很高的数据存储量。
天秤座不是纯区块链,避免了区块链的缺点,采用了混合架构。从底层集中式结构来说,结算层使用区块链,所以更快,更适合支付。
个人评价:
关于区块链作为支付手段的低效率,已经有了第二层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因此,说区块链不适合付款是不准确的。
天秤座很难做到币值稳定。一篮子货币的资产储备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
一篮子货币的资产储备:如果以美元作为资产储备,可以发行多少美元。
一篮子货币挂钩:即两种货币的汇率不变,比如美元和天秤的汇率不变。
Libra是一篮子货币的资产储备。这种机制会受到储备资产货币之间汇率变化的影响,而且和其他任何资产一样,会受到市场的信心和预期的影响,因此很难实现货币稳定。
比特币根本不具备货币的功能和属性。货币有三个基本功能:
1.交易媒介,比如早期人类用贝壳和贵金属作为交易媒介。关键是要达成共识。
2.存储该值并保持其稳定。
3.会计单位。商品需要货币来定价。
比特币根本不具备货币的功能和属性。除了地下经济,几乎没有真正的支付场景,价值储存和价值尺度的作用就更少了,因为价格波动太大。
个人评价:
目前比特币具有很强的投机属性,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不能作为普通货币使用。但同时我认为比特币的局限性类似于贵金属而非信用货币。比特币根本无意成为通用货币,也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而是黄金的区块链版。
天秤可能会取代弱国货币。在货币强势的国家,天秤座的空间并不大。比如美元是全球硬通货,美国人持有本国货币更容易。
在货币疲软的国家,本币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Libra可能成为一些高通胀、汇率不稳定、贬值预期的国家当地居民的安全资产选择,从而形成货币替代。
个人评价:
这个现象很好理解。比如最近我们的货币大幅贬值,很多人会想尽办法换更值钱的美元,但是换美元的渠道有限。Libra具有跨境支付的功能,国家监管机构很难有效封杀Libra在中国的发展。比如比特币,虽然受到监管部门的强力打压,但还是很难阻止人们转Q到交易所的OTC平台购买比特币。
DCEP,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就是“数字纸币”。数字货币中央银行的功能和属性和纸币完全一样,只是形式是数字化的。并且具有以下特征。
1.不需要银行账户
3.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保护普通交易的隐私。
个人评价:
在匿名性方面,央行的数字货币还不如纸币,因为它只保护普通交易的隐私,数据调用权还在央行手里,本质上可以调用所有人的交易数据。
数字货币央行为什么要采取双操作制?1、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动员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单层经营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面对所有消费者,难以应对。但现有的商业银行在IT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方面已经成熟,在金融科技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人才储备充足。完全没有必要抛弃商业银行现有的IT基础设施,另起炉灶,重复建设。
2.避免金融脱媒。
人民银行直接连接用户,意味着人民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老百姓一兑换数字货币,就把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人民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将上升,实体经济将受到影响。
注: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条件下,资金供给绕过商业银行体系,直接交付给需求方和融资方,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